《贝聿铭:人生如建筑》上海巡展,见证贝聿铭的传奇与传承
作为6月即将到来的“2025年上海西九文化周”的重点项目之一,《贝聿铭:人生如建筑》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(PSA)巡展。本次展览的展期由2025年4月26日至7月27日,并将在6月19日邀请贝聿铭之子、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和艺术家徐冰展开对话。此前,该
作为6月即将到来的“2025年上海西九文化周”的重点项目之一,《贝聿铭:人生如建筑》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(PSA)巡展。本次展览的展期由2025年4月26日至7月27日,并将在6月19日邀请贝聿铭之子、贝氏建筑事务所董事长贝礼中和艺术家徐冰展开对话。此前,该
在一张以竖版黑白照片为主体的展览海报中,贝聿铭仰头走上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的室内台阶,阳光正透过玻璃和钢架结构的顶棚洒落进来,在他身旁的墙壁上留下大小不一、层次丰富的三角形光影。这些光影像是一片网络,又像是一幅抽象的蓝图,它们四散绽放,仿佛是在用无声的几何学方
今年,中欧迎来了建交50周年这一里程碑时刻。作为东西方两大文明体,中欧既未陷入美式霸权思维主导的零和博弈,也非地缘政治框架下的被动接近,而是以人文交流为纽带,开拓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文明对话之路。在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,这种超越意识形态对抗的关系模式,愈发彰显出
近日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迎来一场备受瞩目的展览——“贝聿铭:人生如建筑”。此次展览一经开展,便吸引了大量观众,每日开馆前,博物馆门口就排起了长龙,馆内更是人头攒动,人气爆棚。那么,除了贝聿铭特展外,还有哪些现象级展览值得我们期待。
在建筑的广袤宇宙中,贝聿铭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恒星,他的作品跨越时空,在全球建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记。近日,“贝聿铭:人生如建筑”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启幕,这次展览宛如一场盛大的建筑盛宴,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深入了解贝聿铭建筑世界与人生哲学的大门,也让我们
“家是让人卸下社会面具的容器,建筑是永恒的,但家必须容许人的痕迹生长。” 这种对空间与生活关系的深刻洞察,至今仍是当代家装的重要启示 —— 真正的高级感,藏在恰到好处的留白里。
传奇建筑师贝聿铭在中国家喻户晓,也是上世纪至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美籍华裔建筑师。4月26日,他在中国内地的首个全面回顾展——“贝聿铭:人生如建筑”亮相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。
一直到17岁离开中国,贝聿铭的少年时代大部分是在上海度过的。那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,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,拔地而起的高楼见证了小渔村的蜕变,也让贝聿铭看到了西方新建筑风格的萌芽——“从那一刻起,我开始想做建筑师。”
2025 年 4 月 24日,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( “管理局” )于上海公布今年6 月18日至 22日在上海举行的沪港文化盛事“2025 上海西九文化周”( “上海西九周” )活动详情。 上海西九周以“沪港双城,艺脉相承”为主题 ,期间,管理局将与上海六个著
这个双休日,上海雨一天晴一天。今天云量增多,有一次小雨天气过程,气温降幅较小,最高回落至28℃。明天雨止天气转好,气温继续下滑,变得清爽舒适,洗晒出行皆宜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2025年1月份的数据统计,我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经达到3.1亿人,占总人口的话22%。这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!
江南烟雨浸润着苏州城的粉墙黛瓦,也滋养了一个绵延五百年的传奇。当“富不过三代”的魔咒在神州大地上不断应验时,有个家族却用17代人的时光,在历史长河里刻下一道永不褪色的金痕。他们从药香氤氲的医馆走向华尔街的金融殿堂,从水墨丹青的园林迈入现代建筑的圣殿,用“以德传
洛杉矶百万工作室(Millions)翻新了由建筑师贝聿铭(IM Pei)设计的纽约州埃弗森艺术博物馆(Everson Museum of Art)东翼,为地下空间引入了反光和多彩的材料。
有着传奇色彩的建筑大师贝聿铭(I. M. Pei ,1917–2019)在中国家喻户晓,他是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,也是上世纪至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美藉华裔建筑师。澎湃艺术获悉,2025年4月26日至7月27日,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(PSA)将举办美籍华裔建筑师
国家标准《住宅项目规范》(以下简称“规范”)将于5月起正式施行。规范以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为目标,立足保障居民的基本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,注重提升居民居住体验。